常见的狗只寄生虫
常见的狗只寄生虫
犬心丝虫
简介
心丝虫在香港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狗只寄生虫疾病,学名为犬心丝虫。成虫寄生在心血管和肺血管中,可长达30厘米。有严重的个案曾发现狗只体内可有多达250条寄生虫。这种疾病可引致狗只死亡,而且治疗方法并不简单。因此,狗主应采取简单的预防措施,防止疾病发生。
♦心脏内的心丝虫[1]
生命周期
成虫寄生在狗只的心肺血管中。成虫产下幼虫(称为「幼丝虫」),幼虫再进入狗只的血液循环系统。当蚊子叮咬已感染的狗只时,部分幼虫因而进入蚊子体内。如果该蚊子再叮咬另一头狗只,幼虫就借此传入这狗只的体内并成长发育,最后迁移到狗只的心肺,发育为成虫,完成整个生命周期。
♦犬心丝虫的生命周期
犬心丝虫需要时间以完成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例如,幼虫需约两周在蚊子体内成长(视乎温度),而幼虫在狗只体内成长发育至成虫需约六个月,成虫可存活达七年!
感染犬心丝虫的症状
许多感染犬心丝虫的狗只初期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症状。尽管如此,犬心丝虫仍会对心肺血管造成损害,肾脏也有可能因身体对犬心丝虫的免疫反应而受到影响。明显的病征包括困倦、易疲劳、体重下降、咳嗽、呼吸困难、昏晕和腹胀等。由于上述病征可能是因犬心丝虫以外的其他疾病造成,如你的狗只表现出任何以上病征,都应谘询注册兽医。兽医会建议你接受合适的检测与治疗。由于犬心丝虫最终可引致死亡,所以预防犬心丝虫是非常重要的。
预防
预防犬心丝虫的方法是很安全、有效和简单的-你可以每年到兽医诊所注射疫苗;或每月在家中给狗只服食药片或进行局部应用(「点滴」)。你应谘询兽医,为你的狗只选取最适合的预防治疗方法。你应在狗只年幼时便开始为牠预防犬心丝虫,在香港,更应全年做好预防措施。根据你的狗只病历,在开始预防治疗前,可能需为你的狗只进行犬心丝虫检测,你的兽医亦可提供建议。开始(或再次开始)预防治疗之前,请谘询注册兽医,并应采用他们为你的狗只处方的预防治疗。
人畜共患的犬心丝虫
在一些罕见的病例中,人类也可能感染犬心丝虫。但人类不是犬心丝虫的宿主,所以不能完成其生命周期。如果受感染的蚊子叮咬了一个人,幼虫传播到人身上,感染可能导致人皮下、结膜或内脏产生结节、身上出现荨麻疹(假膜性喉头炎)及淋巴系统发炎等,但此疾病并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采取保护措施防止个人被蚊子叮咬以及预防狗只(天然宿主)感染该疾病,是降低人类受感染风险的重要步骤。在香港,猫只亦有可能感染犬心丝虫,但与狗只相比,这种情况则非常罕见。
相片提供:
[1] 作者: MUHAMMED RAIHAN PA, https://zh.wikipedia.org/wiki/File:Heartworm2.jpg
蛔虫
简介
蛔虫在狗只体内很常见,尤其是幼犬。犬蛔虫是很值得关注的寄生虫,因为这种寄生虫可引致幼犬严重疾病甚至死亡,而且亦可传染人类。蛔虫是一种体型较大的白虫,最长可达10厘米。(请注意:蛔虫与猫身上的原生寄生虫弓虫并不相同)
♦犬蛔虫的成虫[2]和虫卵[3]
生命周期
成虫寄生在狗只的小肠内并生产虫卵,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发育为具感染性的寄生虫。在适当温度下,此过程需约4周时间。当另一狗只误食到具感染性虫卵时,虫卵会寄生在小肠内并发展成幼虫,幼虫会穿透肠壁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经肝脏再进入肺部。幼虫在肺部进一步生长发育,最后经咳嗽、吞咽并最终会重新回到小肠里,成长为成虫。这完整的周期通常只会发生在少于三个月大并误食幼虫卵的幼犬身上。。如成犬误食具感染性虫卵,当幼虫进入成犬体内的组织时(肝、肺、大脑、心脏和肌肉),它们的生长发育已被限制。但若这些狗只怀孕,潜伏的幼虫将再次活跃并透过胎盘进入狗只胚胎。这解释为何有这么多幼犬感染蛔虫及需于年幼时经常驱虫的原因。
♦犬蛔虫的生命周期
♦犬蛔虫幼虫[4]
感染蛔虫的征状
肠道内的成虫可导致狗只腹涨、生长迟滞、腹泻及偶尔呕吐。有时可以在狗只粪便或呕吐物中看到整条寄生虫。严重感染可引致狗只肠道堵塞而导致死亡。除与成虫有关的征状外,游走的幼虫也可能导致肺部受损,严重者(常见于幼犬)可引发肺炎,导致咳嗽、呼吸急促及流鼻水。由于这些并不只是受蛔虫感染时独有的征状,因此当征状出现时,请务必携带狗只前往注册兽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预防
预防蛔虫感染的方法是很安全及有效,每位尽责狗主都需为狗只进行预防措施。尽管预防蛔虫的药物及服药频率会因应狗只的年龄、生活方式及其他风险因素而有差异,但每头狗只都需采取预防措施。你的兽医可为你的狗只制定一套适合的驱虫方案。一般而言,幼犬需更频密的驱虫次数(如2至12周岁的幼犬需每隔2周驱虫一次),成犬则通常每6个月驱虫一次。
人类感染犬蛔虫
在临床案例中,人类感染该病的情况不多,但犬蛔虫亦是一种人畜共通病。尤应注意的是,儿童可能因家中宠物或在公园内的狗只粪便接触到和误食犬蛔虫虫卵。当人类误食具感染性的虫卵时,幼虫会以在狗只体内游走的相似过程于人体内游走,最终进入人体的各个组织。该寄生虫不能在人体完成其生命周期,而人体肠道内亦不会发现这种成虫。大多数人类感染案例并不会出现任何症状,但幼虫有时会导致其寄生的组织发炎,进而产生多种征状,这就称作游走性内脏幼虫综合症。在罕见的情况下,幼虫会进入眼睛,导致眼球幼虫移行症,令视力受损。因此,上述的预防措施不仅有助狗只健康,亦保障公众健康。防止狗只粪便污染公众地方亦很重要,请在狗只排便后即时清理!其他预防人类感染的措施包括与宠物或其他动物玩耍后、在户外活动后以及进餐前用皂液和清水洗手。我们亦应教导儿童洗手的重要性以预防感染。
相片提供:
[2] 作者: Flukeman,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T._canis_adult_worms_wiki.JPG
[3] 作者: Flukeman,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Toxocara_embryonated_eggs.jpg
[4] 作者: Lance Wheeler,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Microfilaria_of_Dirofilaria_immitis_(Heartworms)_Surrounded_by_Neoplastic_Lymphocytes_1.jpg
绦虫
简介
绦虫是节片状、依附在小肠内的寄生虫;狗只可感染多种绦虫。最常见的是犬复孔绦虫。
♦犬复孔绦虫的成虫[5]
生命周期
犬复孔绦虫的成虫排出充满虫卵的节片。虫卵被狗只身上的蝨子或环境中的跳蚤幼虫(中间宿主)吞食并发育成具感染性的寄生虫(称为囊尾幼虫)。当中间宿主(蝨子或跳蚤)被狗只吞下(例如在舔毛或梳毛的过程中),囊尾幼虫就会在肠道内发育为成虫,以完成其生命周期。
♦犬复孔绦虫的生命周期
预防
绦虫很少令狗只患上严重疾病,但仍鼓励定期采用驱虫措施防范绦虫。由于跳蚤和蝨子是绦虫的中间宿主,因此防范跳蚤和蝨子亦对预防绦虫很重要。请谘询你的兽医,了解适合你的狗只的驱虫方案。
预防绦虫对公众健康的重要性
人类也有机会感染犬复孔绦虫,但此情况并不常见,且可以治癒。严防跳蚤、注意狗只卫生及定期为狗只驱虫可预防人类感染绦虫。从公众健康角度,防范其他种类的犬绦虫更为重要,但在香港这些犬绦虫并不常见。例如,在某些地区,防范细粒棘球绦虫是十分重要,因为其中段生命周期可以令人感染严重疾病(包虫囊肿)。在偏远的农村地区,某些种类的犬绦虫的中段生命周期可感染牲畜,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以预防感染。
相片提供:
[5] 作者: Alan R Walker,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Dipylidium-adult.jpg
跳蚤
简介
跳蚤是深棕色的无翼昆虫,亦是常见于哺乳类动物和鸟类身上的寄生虫。虽然跳蚤可能传播疾病,但带来最大的困扰是被它们咬后出现的过敏反应,为宿主带来极度不适。在猫狗身上最常见的跳蚤的学名是猫栉头蚤。
♦跳蚤[6]
生命周期
成年跳蚤是专性寄生虫,以吸食宿主的血液为生。雌虫产卵后,卵子会掉到地上,于2-14天内(视乎温度)孵化成幼虫,并以成年跳蚤的尸骸和粪便作为食物。幼虫成长后会结茧成蛹,再破蛹而出,最终发育为成虫。值得留意的是跳蚤的大部分生命周期并非发生在宿主身上。因此,仅在宿主动物身上进行灭蚤治疗并不足以杜绝环境中的跳蚤。
♦跳蚤的一般生命周期
跳蚤寄生的征状
人的肉眼可以看到跳蚤,如果跳蚤情况严重,有时可以动物身上看到它们的踪影。但由于跳蚤弹跳力惊人,可以从宿主身上跳来跳去,因此在宿主身上找不到成年跳蚤并不代表已经除灭它们。在宿主的毛发中可能看到跳蚤一些黑色/棕色小点的排泄物,这些排泄物被置于湿纸上时会变为红色。宿主被跳蚤咬后会发痒,因此狗只抓痒或频繁舔毛会是大多狗主首先注意到的症状。在反复被咬后,宿主可能会对跳蚤于嗜血过程中进入皮肤的唾液产生过敏反应。皮肤变红,奇痒无比,毛发开始脱落,特别是狗背上的毛发。很多不同的皮肤疾病都会导致皮肤变红和发痒,因此,如有以上征状,你应带狗只前往兽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预防
市面上有许多治疗及预防跳蚤的产品,有些专供动物使用,例如喷雾、滴剂或药片。如上文提及,消灭环境中的虫卵及幼虫十分重要,当跳蚤出现时,你可使用一些专门消灭环境中的虫卵及幼虫的产品。最好谘询你的兽医,了解哪种产品最适合你的宠物。请仔细阅读并遵守产品指示,切勿使用过期产品。
跳蚤与人
常见在猫狗的跳蚤通常不会寄生在人体身上,但当问题严重时,或如果合适的宿主不在时,它们亦会咬人。一般而言,被跳蚤咬后会导致皮肤变红发痒,尤其在腿部。跳蚤亦可传播某些疾病,如导致瘟疫的细菌,但如今极为少见。预防宠物及环境中的跳蚤,可以有效防止我们被猫狗身上跳蚤咬的情况。
相片提供:
[6] 作者: Katja ZSM,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Pulex_irritans_female_ZSM.jpg
蜱
牛蜱热与预防牛蜱
牛蜱在哪些地方出现?
牛蜱通常在公园和草丛出现。牛蜱通常会爬到高草的顶端,然后跳到狗只身上。
牛蜱热如何传播给狗只?
牛蜱热在香港是常见的狗只疾病。在香港常见的、引致牛蜱热的血液寄生虫有三种,包括犬焦虫 (Babasia canis) 、 犬小焦虫(Babesia gibsoni) 和犬艾利希体(Ehrlichia canis) 。
当受了血液寄生虫感染的牛蜱叮咬狗只时,就有可能把牛蜱热传染给狗只。当受感染的牛蜱叮咬狗只时,牛蜱会把血液寄生虫释放到狗只的血液中,然后这些血液寄生虫会于狗只的红血球内寄生并繁殖。狗只的免疫系统会破坏受感染的红血球,杀死寄生虫,但亦会杀死红血球,引致狗只贫血。在某些情况下,这些狗只的免疫系统可以变得十分敏感,甚至会开始自我破坏正常的红血球,这情况称为(第二度)自我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情况足以致命。
感染了牛蜱热的狗只有甚么症状?
- 牙床/牙肉苍白或呈灰白色
- 发烧
- 食慾不振
- 疲倦
- 虚弱
- 小便呈橙色/黄色/深啡色
- 拒绝进食
- 呕吐
- 眼白有黄胆
- 气喘
- 多处关节出现关节炎
- 出血,例如流鼻血
- 容易瘀伤
- 腹泻
- 淋巴结胀大
若怀疑狗只染上牛蜱热,应如何处理?
如发现狗只身上有发胀的牛蜱,这表示狗只已被牛蜱叮咬,请立刻移除牛蜱。最安全和最佳的做法是尽快把狗只带给兽医检查。话虽如此,叮咬狗只的牛蜱不一定已受到血液寄生虫的感染。由于牛蜱热的潜伏期为5至14天,请于接下来的两星期细心观察狗只是否有出现牛蜱热症状。如有,请立刻把狗只带给兽医检查。最保险的做法是在狗只被牛蜱叮咬后两星期不等临牀病征出现就安排狗只到兽医诊所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测试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以找出狗只有否感染牛蜱热。有些狗只可能已染上这疾病多年,但一直无出现临床症状,然后在预料不到的时间出现临床症状。
牛蜱热有哪些治疗方法?
牛蜱热的治疗方法视乎涉及的寄生虫种类而定。可是,一般的治疗方法通常包括使用抗生素、阿托伐醌(口服)、看情况加减皮质类固醇。严重贫血的狗只可能需要输血。
预防胜于治疗,请从环境及狗只两方面采取预防牛蜱的措施。详情请按此。
必须从环境及狗只两方面采取预防牛蜱的措施。
环境方面:
- 定期清洁家居。如室内出现牛蜱,请使用烟雾灭蚤及灭牛蜱剂。使用前请谨记要仔细阅读清楚产品上的说明。
- 定期清洗狗床。
- 如家的周围有花园,请清除落叶、清理树丛以及把草修剪短。
- 在户外逗留后,请检查裤子和鞋子上有没有依附着牛蜱,如发现牛蜱依附在衣服上,请立刻把牛蜱移除。
- 脱掉及清洗衣服,并在高温下弄干衣服。
狗只方面:
如何移除牛蜱?
你可依照以下步骤,正确安全地移除人体或狗只身上的牛蜱。
- 戴上橡胶手套。
- 用小瓶盛上半杯异丙醇外用酒精,确保份量足以淹过牛蜱。
- 用细小的镊子钳住牛蜱最接近狗只皮肤表面的部份。
- 轻轻向后拉起牛蜱,使之移离狗只皮肤。切勿过份用力或用扭转手势,否则你可能会注入更多牛蜱的唾液到狗只的血液内。
- 把牛蜱投进盛有酒精的瓶子内把牠杀死。以相同方法移除其余牛蜱,并把牠们掉进瓶子内。
- 用浸有消毒酒精的绵纱布轻拭狗只被咬的伤口,再用肥皂和清水清洁伤口。
- 把已死掉的牛蜱连同瓶内的酒精一并倒进厕所冲掉。
-
外用杀虫剂
你可每月于狗只颈背涂一次杀虫剂。部份杀虫剂可以杀死跳蚤和牛蜱,有些则只能杀死跳蚤,所以购买前应仔细阅读产品资料。 -
预防牛蜱颈带
为狗只配戴颈带时,应检查在狗只脖子和颈带间留有两只手指的空位,以免颈带过紧。为狗只戴上颈带后,剪掉颈带过长的部分,以防止狗只咬到颈带。请仔细阅读包装上标明的有效时间及有效成份例如双甲脒。一般狗只不会有过敏反应。但如果担心,使用后留意狗只戴上颈带后脖子及其附近范围有没有出现过敏症状。如狗只出现过敏症状,应与兽医联络并探索其他产品。 -
除蚤去牛蜱喷雾
市面有不同类型的除蚤去牛蜱喷雾,如喷雾罐和泵式喷瓶。确保把喷雾喷到狗只的全身所有部份,但要避免喷到狗只的眼、耳及其附近的范围。然后再用棉花球沾上少量喷雾,轻轻拭于狗只眼、耳附近的范围。不要让喷雾接触狗只的眼睛。有关多久才使用一次喷雾的问题,请遵循兽医或生产商的指示。谨记要在通风的地方才使用此类产品。 -
除蚤去牛蜱粉
把除蚤去牛蜱粉撒满狗只全身。把粉末擦于狗只毛发、四肢、脚掌和趾间。小心不要让粉末接触狗只的眼、鼻或口。此类产品不适宜用于患有哮喘的狗只。有关多久才使用一次粉末的问题,请遵循兽医或生产商的指示。谨记要在通风的地方才使用除蚤去牛蜱粉。如狗只虚弱、年老、正值怀孕或哺乳期、或正在服用药物,在使用除蚤去牛蜱粉前应先谘询兽医的意见。 -
除蚤及牛蜱冲凉液
先把狗只全身淋湿。倒出适量冲凉液于手中,由狗只头部开始向后拭擦至全身。确保冲凉液渗透狗只毛发,直至皮肤。小心避免冲凉液接触狗只的眼、鼻和口。依照生产商指示让冲凉液停留在狗只身上一段时间后,再用水彻底冲洗干净狗只的身体。最后用毛巾擦干狗只的身体。
注意事项:
使用预防牛蜱的产品前,请务必细阅产品标籤。使用产品时,亦应小心遵从标籤上的指示。
总结
狗只患寄生虫疾病很普遍,而且可以对动物健康与福利和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后果。绝大多数的狗只寄生虫疾病都可以预防,每个狗主应尽责采取必要措施,养成良好习惯以预防疾病。请谘询你的兽医,为狗只制定预防性健康方案,以保障您的宠物和公众健康。